加入收藏
|
设为主页
|
旧版链接
首 页
政务公开
文广资讯
政策法规
党风廉政
与时俱进
上党文化
专题栏目
便民服务
上党文化
文化产业
艺苑剧坛
历史文化
旅游景点
风土人情
我国出台公共图书馆法促进全民阅读
2017-11-07
28365-365关于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先...
2017-11-01
长治市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孙刘琳参加...
2017-10-26
关于做好农家书屋配备党的十九大文件...
2017-10-20
当前位置: 上党文化
文化产业
擦亮“非遗”名片 叫响“长治”品牌
作者:管理员 日期:2017-6-13 【正文字号:
大
中
小
】
近日,我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襄垣秧歌、壶关秧歌、沁源秧歌惊艳亮相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;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被确定为文化创意全省试点单位;我市又有25个项目上榜山西省“非遗”代表性项目……提升文化自信,让传统文化活起来,我市在致力于“非遗”保护中更加注重传承和创新,让“非遗”成为激活传统和繁荣文化的重要索引,讲述美丽的长治故事。
我市文脉绵长,悠久的历史积淀造就了如珍珠一般难以胜数的“非遗”项目:上党堆锦、布艺黎侯虎、铜乐器制作、潞安大鼓……如何挖掘“非遗”价值?如何将“非遗”的脉络与现代社会相接续?
对传承人及其技艺的保护,是“非遗”保护的核心。近年来,我市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,专门设立“非遗”机构,将“非遗”保存、保护资金列入财政预算,为“非遗”项目及传承人的发展创造条件。同时,为加强“非遗”传承工作,我市强化“非遗”宣传,让更多的人了解“非遗”,先后出版《精神的盛宴——长治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面面观》《上党赛社与乐户文化》《天下第一虎——黎侯虎》等一系列图书、光盘、曲艺专辑,还开展了“非遗”进校园等活动。
通过各项工程的实施和宣传,全市“非遗”保护工作成果丰硕,全社会对“非遗”保护的自觉意识明显提高。一大批“非遗”文化产品和项目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。目前,我市国家级“非遗”项目达到19个,国家级“非遗”传承人10名;省级“非遗”项目104个,省级“非遗”传承人74名,省级“非遗”专题博物馆1个,省级“非遗”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个,省级大师工作室1个,省级传习所1个;市级“非遗”项目239个,市级“非遗”代表性传承人224名,市级“非遗”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2个。
传承关键在创新,在于品牌的打造。近年来,我市积极组织“非遗”项目参加各种展演、展示、展览,不断提高“非遗”项目的知名度,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。依托长治县天下都城隍祈福节、沁县端午民俗文化节,我市在全国赢得较高的知名度;依托潞安鼓书、长子鼓书、襄垣鼓书等曲艺品牌,我市成功申报了第一个“中国曲艺名城”;依托潞安鼓书、上党八音会和长子鼓书等“非遗”品牌,长治县、长子县、黎城县成功申报了“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”。
通过尊重人的价值、尊重人的情感、尊重人的传统习惯,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,是“非遗”保护的最终目的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史俊长告诉记者:“我市‘非遗’所承载的是中国精神的一部分,显示着长治这块土地上人民独特的审美理想和高超的创造能力。因此,“非遗”的传承保护,不单纯是面向过去的挖掘、整理、学习,更是面向未来的积极文化建构。”
长治,在“非遗”保护与传承的道路上,通过发挥“非遗”精彩绝伦的技艺,发扬其厚重隽永的内涵,以特色的方式讲述着长治的美丽故事,探寻着长治文化的入口与出口,也为世人了解长治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。
【
返回
】
★部厅局网站
文化部
山西文化厅
长治市政府
★县市区文化局
城区
郊区
长治县
★局直属单位
潞州剧院
潞安剧院
长治图书馆
主办单位:山西省28365-365
晋ICP备08101850号
办公地址:长治市紫金东街47号 网址:
www.beipobao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