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遗保护擦亮长治“文化标签”
作者:管理员 日期:2017-10-27 【正文字号:
大 中 小 】
记者解婷报道:享誉海内外的中国第一虎——黎侯虎,“立体国画”长治堆锦,流传千年的八义窑红绿彩,香飘万里醉半仙的潞酒……在前段时间举办的首届山西艺术节长治文化周上,一大批独具上党地方特色的非遗文化产品亮相,尽显“长治魅力”,令前来观展的人们大饱眼福。
长治历史悠久,人文荟萃,文化底蕴深厚,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。勤劳智慧的上党人民创造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。同时,我市历来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,按照“ 保护为主、抢救第一、合理利用、传承发展”的工作方针,将非遗保护、保存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,并将非遗保护、保存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,成立专门的保护机构,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不断加强,初步形成了四级保护名录体系,非遗品牌日见成效。截至目前,16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,79个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,239个项目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。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名,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74名,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224名。
为进一步扩大非遗产品影响力,我市在保持非遗项目传统和本真的基础上,不断加强项目融合工作,进一步促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,加强非遗衍生品开发。同时,创新发展模式,利用“公司+农户”运作方式,促进非遗项目发展。目前,长治市类通堆锦工艺有限公司等22个单位被确定为我市第一批市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。
今年5月18日,我市被文化部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曲驻场演出试点,并于7月12日在潞安剧院正式启动该驻场演出活动,为期一年,这是我市近年来举办时间最长、规模最大、剧目最多、演出场次最多、参与人数最多的舞台集中展示。